生逢盛世,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肩负重任,我们老科技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亲历者、建设者、受益者,继续脚踏实地,为建设壮美广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党旗百年红,启航新征程。回想2019年10月,笔者应邀前往杭州参加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大学举办的“2019年度历史计量文化暨计量科普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按照会议的主题,本人撰写了论文《传承计量文化,唱响时代新歌》。为加强论文交流,促进相互学习,中国计量大学将62篇论文汇集成册,作为中国计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展厅。来到展厅大门,一幅“红船精神”大型图画映入眼帘。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红船精神”资源,提练总结历史蕴藏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为推动“红船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充分发挥红船起航地的优势,彰显“红船精神”的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把“红船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进一步擦亮“红船精神”教育品牌。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计量博物馆。中国古代度量衡,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幅浓缩的历史长篇画卷,呈现的就是中国先人生活的各种场景。而在现代,计量的科学内涵远远超出“度量衡”的内容。从“布手知尺、举足为跬”到量子计量基准,从“身为度,称以为出”到目前的铯原子种3000万年不差1秒高质量科学技术。计量工作始终伴随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不断向前。
科学技术是科学普及的基础,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延伸。所以,计量科普任重道远。我作为从事计量检测30多年的计量工程师,永远跟党走。履职尽责,更好地发光发热。广西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12个世居民族,我将继续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举办计量科普讲座,为民族团结进步乐奉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挖掘自身潜力,通过计量科普进校园。在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计量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使同学初步了解到计量的知识,养成热爱科学的好品质,并从科学的角度探索计量的奥秘,在学校里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讲师的公益计量科普讲座与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相似,但二者仍有区别。计量科普突出计量知识解读中科学性与兴趣性的关系,让学生们平日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科普讲座上的科普知识发生联系,进而产生对计量科学的兴趣。据相关调研: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会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递减,故特别需要从小培养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现在计量科普中科学是核心,在保证科学内容正确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吸引力。让人听懂是技术,而要让同学们喜欢听则是艺术。在科普课堂上,本人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素材作为故事的切入点,还采用漫画图示的形式来回答同学们的种种问题。并强调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通过互动空间使同学们开阔视野,更易汲取计量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充满趣味的讲解,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作为科普讲师,令我欣慰的是,进行计量科普公益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把爱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唤醒真善美,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诉求,也是高质量计量科普的本质要求,更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党徽在校园里闪闪发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南湖红船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多年实践证明,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计量科普公益课堂讲座,像一艘视野开阔的科学小船,却承载着计量人要肩负的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计量科普与科技创新,在真善美的良好“水面”上,徐徐前行,让孩子们顺利地到达计量科普的彼岸。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