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活动
关于螺蛳养殖生产基地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及作者:柳南区老科协、 柳州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   管理员:管理员  |   日期: 2021-08-13 10:05   |   浏览: 2040 次


       平总书记在视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时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准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为柳州发展螺蛳粉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作为螺蛳粉产业的一个环节,螺蛳养殖也必然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螺蛳养殖基地是柳州市老科协挂牌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柳州市老科协和柳南区老科协都很关心基地的发展,柳南区老科协与柳州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于2020年12月2日和2021年5月 20日先后 2 次到该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与柳南区农业农村局和基地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基地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山湾村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运营的基本情况

柳南区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位于太阳村镇山湾村、上等村,流转土地养殖面积约1000亩,是柳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螺蛳粉小镇、柳南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地引进广西中之润公司运营,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稻、螺、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并逐步完成建设育苗中心,新技术推广、研学实验等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稻、螺、虾养殖业,促进柳南区螺粉原材料产业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1、企业规划蓝图

稻螺标准化养殖区952亩,稻螺虾试验养殖区20亩,稻螺鳅试验养殖区 20亩,藕螺标准化养殖区 20亩。

2、实际土地流转和使用情况

现在湾村、上等村实现流转土地1012亩,已经全部建设为螺田。

3、企业运营情况

2019 年12月进场,对流转的大部分土地进行螺田的标准化开发与建设,2020 年 5 月进行优质水稻的育秧与插秧,投放种螺面积约 500亩, 2020年 10月,投放第二批种螺,累计投放运营生产的约 800亩,从去年—年种、养殖的情况来看,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效益不甚理想,全年亩产投放种螺150公斤,有的约 200 公斤,累计投放 14 万公斤,但到年底收获时,亩产产量约 350-400 公斤左右,离期望亩产田螺 750-1000公斤有不小差距,且每公斤螺蛳的养殖成本约6元(包括地租+饵料+人工等),而市场田螺的销售价格每公斤在 6-8 元左右。

二、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田螺是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它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脂肪和铁钙等微量元素,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其肉质营养价值不亚于甚至优于鸡鸭鱼肉,它即可作为家常肉食,又是柳州特色食品螺蛳粉必需的主要原料。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形成了柳州的一大特色产业。据统计2020年柳州袋装螺蛳粉产销量超100亿元,相应地对螺蛳的需求也有大幅增加。据测算柳州每年仅袋装螺蛳粉的产量对螺蛳的需求高达万吨以上。目前柳州市场上的螺蛳主要来自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随着国家对长江流域的保护,在重点水域实行禁捕禁捞的措施,天然生长的螺蛳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将给人工养殖田螺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途广,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大的水产养殖项 目。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缺乏,专业养殖螺蛳的技术人员较少,目前的技术人员虽是水产专业,但没有养殖螺蛳的经验,农民对养殖田螺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

2、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柳州螺蛳粉厂螺蛳的主要来源是湖北、湖南、且进厂价格仅每公斤 6 元左右,而基地的田螺养殖成本就到了每公斤6元,产量又上不去,竞争力非常弱。

3、螺田的硬件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来,如水利设施的抗旱防涝能力弱,每年的雨水季节,遇洪水倒灌,造成内涝,导致大面积的螺田被淹,野生的罗非鱼、福寿螺、蚂蝗等进入螺田,不利于螺蛳的生长,而且洪水过后大量的养殖田螺被水冲走。

4、敌对生物的侵害。如福寿螺、罗非鱼、蚂蝗、白露鸟、丝藻类等危害非常大,尤其是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生物,繁殖能力强大,而且是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与田螺抢饵料,吞食水稻秧苗,荷藕、芋头等多种水生作物。罗非鱼、蚂蝗、白露鸟专吃田螺,这些生物类的侵害导致养殖田螺产量上不来,成本大幅上升。

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几点意见建议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对技术一线工人的业务培训,培育企业主人翁的思想,爱岗敬业; 加强团队管理,打造团队竞争优势。建立学习型技术团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企业内部,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引进和聘请学历高、经验丰富、资历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区域管理人才,培育一支稳定的管理团队,同时,要积极倡导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凝聚力的团队,通过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打造质量控制优势,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3、加大投入,对稻、螺田的基本建设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加强环节管理,打造成本控制优势。在原材料采购进程中,可通过向原材料厂直接采购,减少中间环节,节省采购成本;在生产运营方面、避免出现错误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从而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公司在同类产品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4、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密切沟通与联系,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实地指导,同时派企业技术人员到广西等地的田螺养殖企业参观、交流和学习。

5、重点科学防控,在有效应对敌对生物侵害时,应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消杀措施∶

一是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的一种好方法。在福寿螺发生地区的田块和池塘,有计划地组织农户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到农田、沟渠中啄食幼螺,既灭螺,又喂鸭,一举两得。

二是人工防治福寿螺的主要方法是捡螺摘卵和科学管水。组织人将水排浅后进行人工捡螺,集中捣毁,或者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喂鸭喂鸡、小螺加石灰沤作肥料。在产卵期间且尚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卵块、然后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在螺害发生较重的地区、避免田水或塘水串灌,在稻田进水口设置拦截网灭螺,防止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螺卵盛孵期,初孵幼螺抵抗性弱,应该在此时注意排水,适当曝晒田塘,可有效降低和杀灭幼螺的存活率。

三是稻田套养螺养鱼中,可以适当地套养露斯塔野鲮或麦鲮,该鱼以植物性有机碎屑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体长 6厘米以上个体食性逐渐转为植物性食物。

 6、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螺蛳养殖基地的指导和支持,协助基地规划、建设好防涝、防旱的水利基础设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适当安排一定的科技资金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养殖技术。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尤其是养殖技术方面的指导。

二是适当的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与扶持,以解决技术方面的经费不足的问题,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拨专项资金,建设科学种养螺稻示范(田)区。

三是在规划农业发展的同时,应把该项目规划进去,全盘考量,综合规划。

四是太阳村镇政府及相关村委在季节性用工时应帮助企业,积极协调,及时解决用工荒的突出问题。


 柳南区委书记马空批示:“调研报告的建议很好,很有针对性,请相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并吸纳,使螺蛳养殖业上一个新台阶。”



分享到: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

分享到:
  • 欢迎关注
  • 广西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