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活动
十年一剑创佳绩 砥砺前行立新功
来源及作者:本站  |   管理员:管理员  |   日期: 2022-01-14 12:41   |   浏览: 5443 次

——博白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纪实



冬日太阳,暖意融融。正当全县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纪念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指示精神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喜庆日子,博白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经历了十年奋斗历程,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在今后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经认真研究,并请示县委同意,于20211228日召开了一场热烈、简朴的座谈会。

中共博白县委书记孙国梁同志亲临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会上,各位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和理事们畅所欲言,对博白县老科协成立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作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大家认为,十年来,博白县老科协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老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老科协成立30周年时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积极为博白经济和社会建设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82019年度、20202021年度连续荣获广西老科协先进集体奖,2012-2020年度连续九年荣获玉林市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奖或先进集体一等奖。县委孙国梁书记在博白县老科协2020年总结上作了批示,充分肯定了博白县老科协所作的工作。

归纳起来,有如下成绩和亮点:

一、深入实际调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10年来,县老科协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开展了20次调研,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20份,其中有6份获得领导批示和采纳,还有6份情况反映。每年开展两次以上调研,针对性提出建议意见,为县委、县政府积极建言献策。2012年对博白镇中江村冯子杰种植牛大力致富进行调研,《种植牛大力  致富潜力大》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带领县农业局同志前往考察后,经过媒体宣传,玉林市四家班子的多数领导前来考察。该公司育的上百万株牛大力苗十分旺销,销往广东和梧州等地,收入过千万,是种植牛大力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对县城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对县城区教育情况和教育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县城小学老师缺口大、高中缺少高水平教师问题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由县人社局把小学教师的管理权交回给教育局,教育局可以调动教师,经公开考试、面试从乡下调入教师100多人,解决了县城教师紧缺的问题。2014年对全县9所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写出了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时任县委书记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意见,作出了从城东林场征地1000亩分两期建设县教育城的重大决定。20218月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调研,写出的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孙书记批示。2015年到双旺镇大同村调研,该村太阳垌300多亩水田因长冲山塘塌,水渠失修,我们建议立项向区水利厅要资金,修复长冲山塘,修复渠道,让太阳垌300多亩水田复耕。县政府接受我们的建议,让太阳垌300多亩水田得以复耕。2016年,县老科协到江宁镇四联村调研后,知道该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把村路破烂、群众无法买饲料喂家禽家畜的情况向市委副书记李常官反映,市委给了该村500万元铺路资金,铺好了水泥路,解决了脱贫问题。

二、办好“三农”联系点,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县老科协一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服务工作,积极办好“三农”服务联系点。在县科协具体指导下,县老科协选定博白镇中江村冯子杰的博白县牛大力种植有限公司、双旺镇大同村的机械化种粮大户卜其锋一直是我们老科协的联系点。其中冯子杰在县老科协的大力宣传支持下,现已发展壮大起来,成了我县远近闻名的种植中草药致富的人物,现他到邕宁区新江镇发展扩大种植牛大力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规模和效益都很好。同时,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我县已形成了一批靠种植中药材致富的农户,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老科协多次组织农业专家为卜其锋种粮大户进行水稻良种及水稻大面积种植技术培训,老科协原高级农艺师刘振卓为其提供优质高产杂交水稻良种,现县老科协副会长李耀球继续给其提供优质水稻种子,现已发展到300亩,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的示范带领下,我县一大批种粮大户也取得了很好的收成,为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三、开展科研活动,科技成果喜人。我县老科技工作者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搞科研,取得骄人的成绩。

县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农艺师、自治区级优秀农业专家李耀球,2018年从县农科所副所长职位上退休后,做到退而不休,回到老家租了农民20亩水田进行杂交水稻繁育种研究,其研究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正优873、东方龙优8893通过自治区区域试验审定,已在桂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2020年,他积极争取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11个组合进行试种,其中叁优HN/124收割折算亩产708.3公斤湿谷,使第三代杂交水稻在玉林试种取得了成功。

广西区内著名杂交水稻繁育专家、有广西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县老科协荣誉会长王腾金,虽已87岁高龄,但他仍克服腰间盘突出症等各种病痛,坚持在自家屋顶用200多个大花盆育种。说起王老钻研水稻育种,那可是历史久远、故事一大堆了。

虽然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他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克服重重困难,钻研水稻育种技术,先后繁育出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博粮一号”和“二铁”等较为高产新品种。1973年调到县农科所工作后,又研育出优质谷“齐白一号”“团黄粘”“团纤黄”“05粘”“细黄粘”等优质水稻品种,并大面积种植,因此结束了广西无优质米出口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一时占领了香港优质米市场的60-70%的份额。就此轰动一时,并因此使他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1976年他带领团队繁育出杂交水稻博优64,至1980年累计推广种植7000万亩以上。为此,1981年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同时,据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有关部门统计,仅在1987年至2008年间,推广杂交水稻博优系列种植面积就达21633.57万亩,增产稻谷67.92亿公斤,获得经济效益75.82亿元,并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此,2010年他和他的团队荣获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励50万元。他1994年已到退休年龄,单位留他继续带领其团队进行杂交水稻繁制种研究,并研制出桂99配组的杂交水稻组合超过20个,至2009年底,博A不育系配组杂交水稻组合超过37个。到2005年,他才真正退休回家。回家后他还依恋着杂交水稻繁制种,继续柱着拐杖在自家楼顶用200多个大花盆进行水稻繁育种试验,继续谱写着一个老科技工作者不老的风采。

还有,高级林业工程师王缉健虽已过古稀之年,仍坚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他并不是正规科班出身,但因工作需要,他逐渐迷上了这一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3年被破格评为助理工程师,1985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2003年参与一系列生物学和森林病虫害系列研究,获自治区林业厅、区科委、区政府和国家教育科技进步奖,1993年获破格晋升为工程师。2007年评为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主持的一项科研项目获201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一项科研项目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20173月又一项科研项目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象这样连续两年在区内获奖的专家是不多的。此外,多年来,他本人在国内外发表森防论文300多篇,获10项科研成果。参与定名5个新种,参加了3部专著写作,是林场、县、市、区森防先进个人,1993年获全国森防先进个人。2021年还参加编写《中国森林昆虫》第三版,他负责20种昆虫,均已完成,并领到稿费15000多元。还编一本中英文对照本《广西森林昆虫》,王缉健是副主编之一。2018年,他出版一部72万字的《雕虫印迹—王缉健森防文选》。可见,老科技工作者一生科研成果累累,为国为民立下汗马功劳。

老科技工作者就是这样,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作贡献。正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博白老科技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四、编印科普系列读本,普及科学知识。县老科协十年坚持为民服务,10年编印了八册科普读本200万字,把这一工作当作常年科普活动来进行。2015年开始编印《健康知识读本》,以后陆续编印了《名人志立少年时》(中小学励志教育读本),农村种养业科普系列读本Ⅰ-Ⅳ,都发到全县7000多个村民小组和3000多名镇村干部,增加了农家书屋科技含量的科普读物,也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农民致富。

五、积极开展科普演讲活动,推动科技为民服务。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科学普及作为老科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屯开展科普演讲、科普宣传26场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到学校进行科普演讲食品安全和防疫抗疫知识;进村屯科普演讲防病治病知识;进社区科普演讲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和老年人保健养生常识。今年114日,召集县城的理事和部分会员,举办科普大讲堂今年第一讲“改变生活方式,实现健康长寿”。虽然别开生面,但听众们到结束了还不愿离去。

六、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增强理事责任感。2020年组织理事到龙港新区龙潭产业园参观学习,让理事们对我县工业发展、增加财税收入,增强了信心;组织老科协顾问和副会长到老科协2012年就办的比较好的“三农”联系点,三年前到邕宁区泓国和源中药材种植园考察调研,使该公司领导受到极大鼓舞。今年6月组织理事到中共广西首任特委书记朱锡昂烈士故居博白县沙河镇玉桥村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党史,让理事们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感党恩,跟党走,继续做好老科协工作。

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大家更是踊跃发言,纷纷提出很多富有远见,又切合实际的建议,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是继续以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为平台,团结引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紧紧围绕县委中心服务大局,理论联系实际,主动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活动,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而继续发光发热。

二是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和我县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推动科技为民服务,助力博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是老科协的强项、优势。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紧扣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以及习总书记对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主动联系博白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开展调查研究中,转变工作作风,了解真情掌握实况,针对性专题调查研究,写出更多更好的专题调研报告送县委县政府,提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各级要充分倡导良好的风气,尊重老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关心爱护、支持他们发挥专长,在经费上要给予支持,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为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实现下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参会人员的积极发言中,大家意犹未尽。整个座谈会从始至终,县委孙书记都认真倾听着,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最后,孙书记作了括性的讲话:刚才听了几位老专家谈了多年来在科研战线作出了巨大成绩,而且还正在出成果,就知道我县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奋斗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科技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风采。           所以,老科技工作者是受人尊敬的,也应该受人尊重。一方面,我县老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如杂交水稻繁制种、杂交水稻品种的试种,都是晴天烈日晒,雨天一身水。编书也一样,如《名人志立少年时》这本中小学励志教育读本,在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就是我们的科技人员,不是向钱看,而是为了培养后代,让后辈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成长。其次,老科技工作者联系实际,艰苦深入,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多提建言献策,供领导科学决策,这一条老科协做得比较好。第三,编印的各种健康知识读本、科普系列知识读本都很好,在农民手里就是知识,就是科学技术。这本《名人志立少年时》就是教育少年儿童怎么去读书的,现在很多出版物都是掏你口袋的钱。所以说,老科技工作者在讲金钱的时代却奈得住,不往钱眼里站,做了这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令人钦佩。第四,希望我县老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紧密地联系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致富的实际,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会后,孙书记走到参会人员中一一握手告别。这一告别仪式虽然很一般,但对老科技工作者来说并不一般,这是一名县委书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研成果的突出体现,在老科技工作者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形象。





分享到: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

分享到:
  • 欢迎关注
  • 广西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