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梧州市老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老科协组织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四服务”,着力打造老科协智库、老科协奖、老科协日、老科协大学堂、老科协报告团等品牌,充分发挥老科协会员的作用,坚持老有所为、积极作为,为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国绕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课题组的形式,围绕梧州市重点和热点问题,精准进題。向梧州市科协提交了《发展西江铁水联运,降低广西物流成本》、《关于提升长洲枢纽物力的建议》、《抢㧓时机打造百香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发展梧州天然香料产业的新思路》等16篇涉及到交通运输、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农村发展等多方面的建言献策论文。
二、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
2019年3月,我协会与中国老科协举办了“科普之春”活动,请中国老科协专家演讲团张厚英、焦国力、孙旭、王直华、刘立等五位专家到我市12所中学、长洲区及市老年大学,进行《航天工程与应用》、《航空母舰探秘》、《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科学多美妙》和《科学与健康》等题目的科普演讲。
我协会还利用自身优势,组织科普演讲团成员到社区、乡村和校园进行科普演讲。会员、工程师刘祖汉,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航模科普的工作。2019年,共到了二十多所学校进行航模表演和航模科学知识的讲授,受到科普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从小学生开始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科技知识。今年,刘祖汉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项目为航空航天模型,为科普工作做出了贡献。
三、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与有关部门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农村贫困地区,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解决他们缺乏技能的实际问题。挖掘当地的优良品种、引导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1.高级农艺师利丽群、协助梧州市科技局、长洲区扶贫工作队,今年一月份在长洲的龙华村宝巾花扶贫基地培训栽培技术,到会65人。六月份到蒙山县安富村开展沙糖桔种植的专业技术培训,两天到会人数132人次。七月份在芲梧京南城垌村开展沙糖桔栽培技术培训,到会78人,在藤县天马镇新兴村、开办了百香果种植技术的培训,到会50人,共325人次。
2.深入贫困乡村指导果农种植柑橘,3月份在长洲倒水古道村,指导沙糖桔保花保果工作,5月份在藤县天马镇新马村跟踪指导果农复壮脐橙技术,使得连年获得收益。8月份,会员李凤兰、杨光西、利丽群下乡指导长洲区村民在摩天岭种植的200亩“银飞三华李”防虫治病,及时地防止了钻心虫带来的严重损失。
3.发现推广优质农产品“黄金百香果”“东方美人茶”“新马脐橙”这三个特优产品,黄金百香果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发展效益。东方美人茶是贫困户土地入股,安排就业扶贫。新马脐橙早熟、清甜多汁、化渣无核,果大皮薄,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名特优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应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生产。
4.深入藤县天平百香果基地,扶助培育农业龙头企做大做强百香果产业。一是联系我市生产和经营有机肥的厂家,为其建立科学用肥用好肥的示范基地,目前建立了神冠集团的神生牌有机肥、广西鸿淳科技有限公司的鸿淳牌有机肥和梧州市宏虹有机肥厂的宏虹牌有机液肥示范基地;二是指导藤县天利农贸易有限公司申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与该公司保持经常性联系,帮助协调解决该公司在百香果种植经营以及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资助天利农公司购买冷柜,缓解该公司百香果销售旺季果品冷藏保鲜问题等;三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抢抓机遇打造百香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思路,并形成建言献策论文提交梧州市科协。
5.龙圩区老科协在佛子大酒店联合举办了“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养猪技术培训班,2019年讲授实用技术7堂,受训人员2600余,其中建卡贫困户372人。在培训中专家们采取技术培训与全区产业发展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技术宣讲与收集整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授农村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培训了1名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科技明白人,为全区脱贫摘帽夯实了基础。
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切实为民服务。龙圩区老科协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陈碧虹不但潜心研究农业专用的有机液肥,还建立示范果园,把摸索出的水果种植实用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农民,把自已研制的有机液肥无偿送给贫困户,现场指导使学员懂得了种沃柑技术,柑桔出现黄化的原因,这种结合实际的技术指导,群众易接受、易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技术实践工作,助推水稻老产业发展。协会的陈碧虹高级工程师,他不仅到乡镇进行技术宣讲,还与龙圩区广平镇河口村小冲组的农民马华南、黄金桥、冀雪梅开展了水稻增施碧虹有机液叶面肥的试验,除传统的施肥外,在水稻的出苗期喷施400倍、在水稻的分蘖期喷施300倍、在水稻的拨节和孕穗期喷施200倍碧虹有机液作叶面增产效果非常明显,黄金桥户增产达50%,冀雪梅户增产达44%,马华南户增产达31%。
岑溪市老科协常务理事会成员组成两个组,分别到了马路坚果基地、岑溪外贸鸡场进行考察、了解企业动态和生产情况。我会今年继续派出技术人员,配合抓好场内职工技术培训和下乡培训养殖户。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5100多人次。专业户在去年2000户基础上增加200多户,增长10%,外贸鸡场今年总产值预计达到1.8万亿元,比去年有所增长。
岑溪全市的澳州坚果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扩大,达3.5万多亩,拥有8300多种植户,专业合作社有9个,总效益产值约为8500多万元。我们协助坚果老板派出的20多名技术人员,以扩大育苗规模、更新育苗基地为主,现场开展植苗技术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积极性。
生猪受到非洲猪瘟影响,为了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岑溪市老科协畜牧退休干部冯国全(原市畜牧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老科协常务理事)不但认真进行面上疫情调查研究,还深入到糯垌镇三兴村养猪专业户叶崇标进行具体指导工作,重点指导生猪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养殖户坚定了信心,他计划重新购进700多头猪花饲养,重振养猪业。
四、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梧州市老科协会员、教授级高工陆让先,从事香料技术和工艺研究长达四十多年,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攻克了当前环保要求较高的香料生产废气废水的排放技术难题,共获得了六项国家专利和多项实用专利,2018年出版了一本《松香生产技术100问》专著,2019年又出版了一本〈芳香油生产工艺与技术〉专著,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近40种天然香料的生产技术以及芳香油环保生产新技术,填补了国内这方面技术的空白,该书得到了中国院士和专家的称赞,对国内天然香料生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被指定为图书馆、学校的藏书。
陆让先会员研究的天然香料生产环保新技术,得到了国内和东南亚国家的认可,还得到自治区党委纪检监察室的高度重视,来电话与陆让先会员联系,要求把该新技术应用于自治区领导的扶贫点,解决生产天然香料环保技术的难题。
陆让先会员不但是天然香料设备和环保设备的制造者,还是天然香料的生产、种植和养护专家,2019年为了更好地与老挝及其东盟国家合作,建立了东盟林产化工技术研究院,与老挝合作,助力老挝国立大学建立林产化工新专业,建立东盟地区具有市场价值和开发前景的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天然香料新基地,为东盟地区的天然香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芳香油环保绿色循环生产新技术。已经与老挝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己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图和资金预算等。
2019年,陆让先又研制了一种新型八角油蒸馏设备,该设备的特点是用采摘八角后的八角枝梗叶混合干料进行蒸油,在100分钟之内出油,出油率达到百分2-2.5,没有电也可以蒸油,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一个人可以轻松地将几百斤高温渣卸出锅外,渣可作为燃料使用,是绿色循环生产设备,无污水排放,烟气经处理后清洁排放。是农民采摘八角果后将干八角枝梗叶蒸油,从而达到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新型设备。该设备己经在国庆节前在藤县古龙投入使用,深受农民的欢迎。
五、多种形式,弘扬正能量
积极参与自治区科协“奋斗路上、科界回响”信息征集活动
本协会共撰写38篇征文,经评选,选出五篇上送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科协采用三篇,其中有:现场·我在科技一线,建言·我为广西发展献一策,点赞·了不起的科技人,共三篇得到广西科协的使用通报。
会员苏文龙个人独著48万字的史学著作《泗化洲古代史》今年1月19日公开发行。还有今年5月10日发表了学术论文《下俚歌必须抢救才能承传》等工作,为梧州市乡镇、村级的史志撰著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对进一步深入挖掘丰富的梧州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会员丁国明用自己的专长(钢笔画)记录着梧州的经济发展,今年春节到市四中参加“写春联、送幸福”活动,为市民书写对联,营造和谐社会,欢度春节,为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
会员陈英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社区的舞蹈艺术团,到社区、公园等地参加演出16场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六、吸收新会员,增强新活力
今年新吸收新会员6人,新会员都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年龄男会员65岁以下、女会员60岁以下。
2020年的工作计划
一、发挥智库优势,着力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坚持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梧州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充实智库专家队伍,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热、提出研究问题、建立研究队伍、形成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科学普及,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加强科普演讲团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演讲团功能,充实演讲团专家队伍,加强科普专家人才的培养。继续向边穷的乡村开展农技培训和健康咨询和医疗义诊活动。
三、落实好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为乡村振兴作出实际贡献。总结推广农林业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四、推动科技为民服务,増强老科协组织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应对老龄化,积极开展健康服务、健康宣传、健康资讯等活动,普及医学保健知识。开展义诊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