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活动
红色小支部 绿色大科技
来源及作者: 宜州区老科协  |   管理员: 卢军  |   日期: 2020-08-24 09:58   |   浏览: 1336 次

        一一宜州区老科协党支部以党建促会建取得新成效

        根据中组部要求在所有基层组织中全覆盖建立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宜州区老科协在两新工委、离退休干部工委、科协党组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临时党支部。该支部属于功能型党支部,不发展党员、不接转组织关系、不收缴党费、不选举党代表、党员可过双重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会设委员5名,由讲党性、重品行、威信高、发挥先锋模范好的党员担任书记、副书记、委员。支部书记由经验丰富的在职党务工作者担任,达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实行党支部班子和理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员“一方隶属、两方管理”的模式。
       支部成立后不折不扣地按照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求,做好阵地建设,投资1.2万元新建支部活动室。班子成员做好工作分工,压实责任,对标对表全国先进典型,根据宜州地方特色和实际大胆探索,把规定动作做出色,自选动作做出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立足一个“老”字   充分发挥老党员的积极性
      宜州区老科协会员平均年龄68岁,人老心不老,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老科协党支部着力在搭建各种活动载体上下功夫,为老党员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理论优势提供展示舞台。党支部既爱护他们,又要激发他们的活力,通过重忆初心活动,让他们履行牢记使命的职责。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量力而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党支部通过微信群和电话向全体党员会员发出倡议书,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40名党员会员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捐款6081元助力战疫一线,71岁的老党员刘春林带领“刘春林医疗小分队”的7名退休党员医生,用苍术等十几种中药粉制成1000个防疫香包免费赠送给市民,还自费印刷“冼手七步法”“药茶小妙方”等科学预防病毒的宣传资料1800多份免费赠送市民。“药茶小妙方”被城区多个疫情防控站制成汤剂使用。党支部还专题研究成立了“宜州区老干部科技助力复工复产服务团”,内设农业农村组、经贸科技组、医疗卫生组,由37名党员会员组成。农业农村组到桑蚕种养、甘蔗种植、水稻播种现场指导管护工作,目前已到全区16个乡镇31个村屯,为113户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经贸科技组到嘉联、恒业、恒源达三家丝绸企业调研,针对企业存在的缫丝工等技术工种招工难和企业流动资金困难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召开协调会,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医疗卫生组到了7个乡镇17个村屯为留守老人开展“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和常见慢性病的保健知识讲座”17堂,听众达658人。他们还为223名留守老人开展常见病义诊服务,解决了一些老年人的病患问题,老百姓对这种送医上门服务交口称赞,希望以后多开展此类活动。
      宜州区老科协党支部充分挖掘“老”资源,以老带老、以老促老、以老帮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四大优势”,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党支部成立后在两新工委指导下及时制定《宜州区老科协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把“抓党建、聚人心、促会建”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形成了“党支部+老科协”,“党小组+行业小组”的党建模式。协会103个会员(其中党员65名)按行业划分为4个行业小组,每个行业小组中成立一个党小组,党小组长由支委会成员担任,并兼任行业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党支部对老科协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以党建促会建。
       支部成立后的重点就是开展“三找”工作,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由支部委员分头联系相关单位,确定会员的党员身份;在老科协微信群里发通知,党员要主动向支部汇报自己的党员身份;由懂情况的党员互相推荐确认党员身份向支部汇报,经反复核对确认支部共有中共党员65人。
       我们通过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开展集体佩戴党徽仪式、赠送政治生日贺卡、党的知识竞赛、作如何给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的业务培训,让老党员们享受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自豪感,增强党员对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学习教育方面,按照“一方隶属、两方过组织生活”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微信云课堂(关注“离退休干部工作”、“广西老干部”、“河池老干部”公众号)方式,辅以送学上门,开展“一个人的党课”进家庭进医院活动,采取“1对1”的授课模式,让老同志的政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切实有效地把老科协党支部建成“老党员之家”、“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坚持一个“试”字   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敢于试水、善于验证
       老科协党支部根据老党员的身体条件、心理需求、性格特点,不断尝试适合老党员参加,又能激发他们热情的活动载体。
      1.开展“三心”牌廉政党课,进村入户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在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纪委和组织部的支持下,成立由纪检监察系统退休的党员干部组成的“宜州区老干部廉政教育小分队”,深入48个贫困村开展廉政党课教育工作。授课对象为村两委干部,教育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只要守住初心、出于公心、凭着良心开展工作就不会犯错误。初心是信仰、公心是职责、良心是人品。“三心”牌廉政党课已开讲53堂,受教育人数833人,为宜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廉政支持,相关稿件已被河池清风网、今日头条、区地两级老干部网刊登。
      2.创新传播模式   延伸红色教育
      为填补幼儿园红色教育的空白,为“五老”进幼儿园传播红色文化提供载体,老科协党支部在两新工委、离退休干部工委、科协党组的指导下,以宜州区城南第一幼儿园作为“红色故事”教育实践基地。在打造“红色摇篮”为品牌的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中,党支部认真研究如何让刚从“物质摇篮”里站起来的幼儿,在党的“精神摇篮”中起步迈向未来的课题,为他们补好精神之钙,做到小支部推动大教育。此项活动得到小朋友、教师、家长、五老讲师团的欢迎和支持,区委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项活动在今日头条、区地两级老干部网站也作了报道。
      3.银发红心老医倌  服务群众暖民心
      为强化老科协党支部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为解决老干部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党支部认真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和河池市老干部局指示精神,开展“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关心照顾离退休干部”和“登门入户解难题”活动。宜州区老科协探索了“党支部+社区+医疗服务+三小三大”工作模式,努力做到“小支部服务大社会、小党员服务大社区、小医生服务大群众”,打造了“两新”党建“银发红心老医倌”服务品牌。
       主要做法就是组织退休党员医生,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上门为老干部提供义务诊疗服务,让老干部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有尊严的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已有6名退休党员医生为27名离退休干部提供义诊服务43次,老干部们很满意,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此项活动为两新党组织高效有机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有益尝试,为建设社区型党支部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创新了离退休干部社会化管理模式。该项工作得到河池市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区地两级老干部微信公众号给予刊登,今日头条也作了报道。
      宜州区老科协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新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敢于试水、善于验证,取得一些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引导有方、措施得力、载体适合,老党员老干部就会在党的建设、社会治理、自我提升、发挥作用方面焕发蓬勃的活力。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扬,党支部对老党员老干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极大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得到极大增强,“抓党建、聚人心、促会建”的工作思路,为用党建成果促进涉老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分享到: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

分享到:
  • 欢迎关注
  • 广西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