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莫让教书育人成为“高危职业”
来源及作者:防城港市老科协理事 吴杰辉  |   管理员:网站管理员(莫征鸿)  |   日期: 2019-12-27 15:27   |   浏览: 26867 次

 

九月中旬,防城区老科协教育组几位老教师赴防城区那梭中学进行调研活动。在听取该校校长介绍近几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还注意到当前教育界存在一个让人十分忧心的问题。

2019年上级给那梭中学下达教师招聘名额6人,却无一人报名。据悉,这种报名人数小于招聘名额的状况,在防城区乃至防城港市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与公务员招聘一个名额而数百人争相竞逐的场面相比,简直是一种悲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作为曾经的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校园内的动态,尤其是最近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实验初中15岁学生抄砖头狠砸老师后脑勺9次事件,让我深感在一些基层学校,教师已成为“高危职业”。

其实四川眉山的这个案例,并非一时一地的孤立事件,“学生当祖宗、老师做龟孙”的案例在近年来并不鲜见:

例如,某地某校某生在教室被蚊子叮咬,家长状告老师,搞得沸沸扬扬;某地某校体育课,一生因摔断一颗牙齿,家长闹到学校和教育局,提出数千元的高额赔款;某校某班一女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课,老师批评了几句,她当即顶撞老师,并回家禀告其为县官的父亲,其父告到教育局要求开除该老师。凡此种种,使得老师时时处处胆战心惊,谨小慎微。教师不敢管教学生便自然而然产生,在这种吃力不讨好、好心没好报的悲凉心境之下,有的老师则“看清现实”,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

从诸多案例看,教师这个职业已悄然沦为“高危职业”,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加上教师的薪酬低,谁还会选择这份付出与收益成反比的“高危职业” ?所以,在一些乡镇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教师沦变为“高危职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有志青年绝大多数选择做教师,到城乡中的中小学任教,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上了一定年纪的党政领导干部,都从事过教育。可以说,当年有志青年,志在教书。

可见当年做教师是一件很体面的职业,现在在一些基层学校出现

“学生凌驾老师之上,老师跪着教” 的现象,让人深感悲哀之时,也让我深入思考这背后的原因:中国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养成了一批“小霸王”,溺爱惯出了蛮橫,加之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给予规范、限制,而任其泛滥漫延,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已带着一定普遍性,以至今天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是到了该悬崖勒马之时了!

    近期,由曾轰动全国的山东五莲二中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的学生被辞退” 一事件引爆了一场媒体风暴。人民日报、央视已发出正本清源之声:

人民日报、央视: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不要让蛮横的溺爱,化作杀死老师的匕首。

央视新闻周刊的白岩松严肃发声:明确教师惩戒权,势在必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了文章:《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其中几句话振聋发聩:如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 的帽子,这样诱导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学生,最终形成多输的局面;“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 依法保护基层教师合法权益,让教师更有动力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中更有尊严和获得感,职能部门责无旁贷;不要逼得天下老师都不敢管教学生,更不要让教书育人成了“高危职业”。

然而,“高危职业” 倘若不能逆转,其后果,你可曾联想过?说轻点,教育后继无人,说重点,民族复兴无望!

如何逆转这“高危职业” ?从诸多案例看,在某种程度上家长是责无旁贷的。同时,政策也应跟上,用政策的形式给予教师惩戒权,维护教师的尊严,让教师抬起头,不再跪着教;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利用各种媒体,大造尊师重教舆论,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特别是让家长明确,尊师重教已到了时不我待的时候了。


 

                                                           201912月1日 




 

 

分享到: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

分享到:
  • 欢迎关注
  • 广西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