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库
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几点思考
来源及作者:本站  |   管理员:管理员  |   日期: 2020-12-28 09:07   |   浏览: 28129 次


崇左市老科协

(2020年12月)


    今年是脱贫攻坚年,各地老科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服务。从我们崇左老科协来说,努力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就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举措之一。

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就是建立直接面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带动群众发展生产、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场所。普及科技知识的方式有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我们首先要发现特色种养带头人,我们认为这个带头人有技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特别是有爱心,在自己发展特色种养后有带领周边群众发展特色种养,带领脱贫致富的心。发现典型后,利用我们老科协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经常到点是和带头人商量发展的思路,给他们出谋献策,给他们理顺关系,给他们技术指导。通过精心培植,建设成科普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培训周边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

创建科普示范基地之所以成为脱贫致富的有力手段,因为科普示范基地有以下作用:

第一,科普示范基地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既然是示范基地,它在那个地方在某个专业、某个领域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经济效益,是先富起来的部分,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它应用的科学技术值得推广。

第二,科普示范基地能把握市场经济命脉,适应市场的挑战。科普示范基地之所以成功,是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住了考验,符合市场的需要,在市场中找准了路子,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普示范基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特色。在科普示范基地中,全部是特种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产品或畜牧业产品,基本上成为一个村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产业特色非常明显。

第四,科普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特色种养专业大户获得了成功,取得了经验,通过展示、示范,让当地农民向他们学习,不断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产生新成果,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生产。

第五,作为科普示范基地组成部分的农技协组成了“联合舰队”,极大地增强了技术攻关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一专业的生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农技协,形成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同时,有利于共同研究市场规律,共同策划市场营销,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第六,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科普培训的作用,扩大了辐射面。科普示范基地既作为农民科普教育基地,又作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既请专家上课,又请当地专业大户现场示范,使基地成为农村教育培训阵地,辐射面扩大了,农村经济带动起来了。

第七,科普示范基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科普示范基地能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来搞生产,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可见,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既然科普示范基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就要努力创建它。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崇左市老科协不乏好的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典型,天等县老科协创建布腊村金槐花种植槐米加工科普示范基地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广西小米椒有限责任公司与天等县福新镇布腊村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荒坡荒地种植槐花树苗1000亩,由于该公司缺乏槐花种植管理技术,试种的槐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013年该公司邀请天等县老科协技术人员到槐花种植基地考察调研、作栽培管理技术讲座。通过一周的实地调研,基本了解掌握该基地的详情后,天等县老科协汇集了有农业、林业、艺术、工艺加工等有关技术专家来共同会诊,根据该基地的土壤、气候环境、加工场地、机械设备以及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艺水平等等,他们编写了该基地的槐花栽培管理技术和槐米加工工艺方案,并反馈给该公司。尔后经该公司班子会议决定授予我会作为该公司槐花种植加工基地的技术顾问。几年来,天等县老科协注重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科普示范基地的领导和技术力量的选派。建立槐花种植加工科普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组长由黄耐会长担任,还健全了技术巡回指导小组,由副会长李洪豪带领六位农艺师、工程师根据基地栽培管理季节和加工厂的加工工艺需要,轮流巡回召开技术培训,田头、车间检查和面对面,手拉手等技艺传授。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巡回技术指导。技术组针对示范基地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及其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艺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从槐花种苗、枝条的优良品种的选择、播种、嫁接、移栽、剪枝修整、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花,到槐米加工、包装储藏等等,派员到点进行技术培训,到田间、车间作业指导,面授技艺。三是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和引进推广应用。几年来天等县老科协积极派员参加区农业农村厅、区市老科协、区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等深造,同时派员到中科院桂林植物研究院、广西区植物园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考察学习取经。再是邀请区市老科协、中科院桂林植物研究院、广西区植物园药物研究所、区农业农村厅等专家学者到槐花种植园地、槐米加工厂调研,作技术讲座,传授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艺。四是根据县委政府脱贫攻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采取优先安排培训贫困户务工人员,先后有62个贫困户93人参加了槐花种植槐米加工技术培训,并根据他们掌握的技术技能程度,优先进园进厂上岗务工,使他们在就近得到稳定劳务报酬,到2019年底62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同期他们每户都有1—2人掌握熟练了一至两门的槐花种植槐米加工的技术技艺本领,为今后务工增加收入、巩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我会科普示范基地的本村农户以及周边的农户共有270农户通过自家的荒坡荒地流转,进园进厂务工,每年获取150多万元收入,增加了本村和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今后山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努力,天等县老科协金槐花种植槐米加工科普示范基地初显成效。槐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00多亩,成为了本村和周边270个农户一项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在种植基地盖起一栋面积5000平米槐米加工厂,年产干槐米120多吨,目前该基地槐树已逐步进入盛产槐花高峰期,有望到2025年年产干槐花5000吨以上,以更广泛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们老科协创建得较好的科普示范基地还有扶绥县昌平乡四和村小同屯李瑞笔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扶绥县马志农牧有限公司;天等县指天椒冬种夏收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宁明县鑫德隆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州下冻镇洞埠村坡姆屯种桑养蚕示范基地;龙州镇上龙路邓崇友种植凤梨释迦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大新县那岭乡三亩地柑桔示范基地等23个。

几年来的创建我们有几点体会:

1、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是我们做好示范工作的保证。多年来,我们在开展工作活动中,经常向党委政府领导口头或书面工作汇报,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如市、县委组织部分管老科协的领导,经常参加我们的各项活动,与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开展工作,为我们协调解决办公场地、办公用具、活动经费、交通用车等,使我们工作得于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2、围绕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来开展工作,是做好我们工作的前提。我们根据党委政府实施的扶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中,依靠发挥自身优势,不忘初心,退休不退志,团结带领会员再作贡献。在建设示范基地工作中,抓好技术培训,经常到田边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管理、技术指导。使农民获得了显著的增收效果。

3、三农的需要,是我们做好示范工作的原动力。每次我们到村屯开展技术培训,看到数百村民台前静静聆听、无人走动、无人早退的场面;每次接到咨询电话,询问那些生产问题,这样那样病虫的防治;每当下乡走到田间地头,村民便走过来,围着问这问那;有的还开车来接去看他家。所有这些,我们深深感受到农户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渴望、渴求是那么的深沉,祈求摆脱贫困,希望致富的心情多么的迫切。正是这些动因,成为我们做好基地建设和推广工作的原动力。

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太少了。我市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发展仍太少,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是部分领导对基地建设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大。部分领导对基地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基地创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缺乏统一的主管和协调部门,该由哪个部门来协调管理不明确。现在有科协管理的、有农业部门管理的,比较混乱,无法对农技协发展进行有效调控和管理。

二是基地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人才问题。大部分协会只有3、4个技术人员,而且其中中高级职称者寥若晨星。有的专业,如蔬菜专业的技术人员,甚至有的整个县(市、区)只有一两个。由于技术薄弱,生产经营大多方式落后而品种单一,销售的只是初级产品,没有附加值。

三是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分散经营、生产、销售过程得不到有效社会化服务。我市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相互脱节,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跳出小农意识的影响,合作意识较弱,加上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直接影响着农民组织化进程。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创建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科普示范基地都属农业企业,农业企业融资很难,得不到金融部门的认可,靠自己的财力难以发展,谈不上做大做强,融资难成为养殖企业发展的瓶颈。即使是政府承诺给示范区建设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据江州区统计,2018、2019年财政应兑现给示范区建设资金达459万元,至今一分也无法兑现。

由于资金不足,基地基础设施跟不上,如园区内便道未完全通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较落后,休闲旅游设施未配套,基地绿化美化未开展。

五是龟鳖虽不列入野生动物禁养禁食名录,但由于市场冲击,销路难,而深加工的技术除了加工酒外,其他的技术还不掌握。

六是老科协是空架子,无资金,专业人才匮乏且技术老化,除了嘴巴支持,靠面子,帮做一些宣传工作外没有实质性的支持,科普示范基地实际得不到什么具体利益。

要发展壮大科普示范基地,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普示范基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羊”,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播种机,是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载体。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科普示范基地的发展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完成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来抓。   

二、要强化服务,引导发展。首先,要积极引导科普示范基地由技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发展;其次,要积极引导由低层次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再次,要积极引导由小区域局部性示范向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三、建议自治区科协把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纳入中国科协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起,国家启动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并奖励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启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明国家重视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我们建议自治区科协将各地老科协创建的科普示范基地纳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从而获得奖励的机会,促进我市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

四、建议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根据农民需要不断举办各种科普培训班,对老科协及科普示范基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老科协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及基地的科技含量。要办好示范基地,仅仅依靠当地老科协的技术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加强与科技单位协作,“走出去,请进来”,经常与科技单位联系,向科技权威请教,可以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建基地,也可以依托科研单位,取得他们的技术支持。

五、建议政府将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经费纳入扶贫经费预算。科普示范基地具有科普示范和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功能,就要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完善科普设施,有教室,有音像设备,经常培训周边群众。要做到举办技术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授课,并作现场指导;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种养专业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到农村田间果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印发技术资料,向群众宣传。只有发挥科普示范作用,才能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提高科学种养水平,才能具备脱贫致富的自身功能。这就需要政府将基地建设经费纳入扶贫经费预算给予支持。

六、建议设立奖励机制。发展科普示范基地必然会有科技成果,为提升老科协的声誉及获取相关的奖励,建议市政府和自治区老科协统筹谋划、筹措经费设立奖项,奖励优秀的科普示范基地和优秀科技成果,有条件的立项审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总之,我们要努力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积极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民脱贫致富。

 

 

分享到: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公安备案号: 45010302001872号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电话:0771-5891542

备案号:桂ICP备19006333号-1

分享到:
  • 欢迎关注
  • 广西老科协微信公众号